早在2016年,我們就進行脊柱健康公益篩查活動,通過數據的分析,脊柱側彎發生率約在3%~4%之間,而且女孩多于男孩,大眾對于脊柱側彎的認識程度不足,給孩子的脊柱健康埋下了隱患,出現了接近手術治療的孩子。在社會的角度上,一個脊柱側彎的孩子至少會影響三個家庭。然后我們對相關的問題就進行了一個總結與匯報,通過與臨床的對接,包括科研團隊的深入探討,營造走出去請進來的學術交流氛圍,組建了一個含有專業性、全面性的體醫融合團隊。
在我們的體系中主要包括四個步驟:
嚴謹的評估查體
有效的訓練計劃
專業的干預訓練
后期的跟蹤隨訪
訓練方案的制定堅持個體化、多元化的原則,在訓練周期中結合實時評估指標,及時修改及調整方案,通過與家長溝通和反饋,建立以心理、運動功能、飲食營養以及體適能課程干預的綜合訓練體系。
體態評估
體態評估:包括正面觀、側面觀、背面觀的整體觀.包含:身高、體重、雙肩高度、肩胛下角高度、髂嵴高度、脊柱前屈試驗等,通過測量及體態顯示可得到精準數據,了解到體態不良的表現。
呼吸功能測試:用于吸氣肌功能評定,主要評定膈肌肌力。量化基礎數據,用于受試者訓練前后對比。
肺活量檢測受年齡、性別、身材、呼吸肌強弱及肺和胸廓彈性等因素的影響。常用作評價人體素質的指標。這是檢測肺功能的最直觀、也是最客觀的指標。
表面肌電測試:根據最新影像學資料進行測試,評估其脊柱兩側肌肉活動信號,觀測脊柱兩側肌肉的肌電信號差異,將數據進行分析,為制定康復計劃提供有效幫助。
步態分析
步態分析測試:通過可了解到步行過程中身體重心的變化、軀干是否出現偏移、各關節活動度是否正常、雙下肢是否存在步長差異等,也是早期進行動態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平衡測試:通過數據分析機體在動靜態不同環境中平衡能力是否存在差異及達到正常水平,判斷深層及淺層肌群對機體靈活性及穩定性控制的影響。
下肢生物力學評估